欢迎来到南通机关党建网!
聚焦高质量 聚力一体化
推动南通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发展
南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尹建勇
发布时间:2019-06-2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字体:[ ]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性机遇,标志着长三角区域进入崭新发展阶段。地处长三角近核的南通,要一以贯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思想,聚焦聚力“高质量”和“一体化”两个关键,紧扣基础性、关键性的领域环节,以更宽视野、更实举措抢抓百年未有之大机遇,以奔跑的姿态推进与上海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接合作,奋力书写南通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篇章。

一是以最积极的姿态全面对接上海。当前,上海正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我们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丰富拓展合作对接实践内涵,加快融入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高水平推进中创区建设,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共享创新成果;集成复制上海全面创新改革和自贸区的改革创新政策经验,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共建文化经贸交流平台,率先成为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协办地和分会场,推动从物理性“对接”,迈向化学性“融合”,打造名副其实上海“北大门”。

二是抓好交通基础设施互联快通。交通体系一体化,是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和先导。要按照国际一流水平规划建设通州湾海港,拓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功能,打造长江集装箱新出海口和江海联运枢纽。加快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结合北沿江高铁和沪通城际轨道建设,打造上海国际航空枢纽骨干机场和北翼空铁联运枢纽。率先布局5G网络,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统筹互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等功能性基础设施布局,打造长三角重要的互联网枢纽。

三是推动特色产业协作互补。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和支撑。要强化沪通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服务链协同融合,统筹沿江沿海产业布局,重点发展临港制造、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命健康等产业,支持通州湾有序承接钢铁、石化等产业转移升级,与上海及周边城市实现优势互补集群发展,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延伸上海金融、航运、文化及旅游服务功能,发展航运及涉海金融、商务及专业服务、江海特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四是实现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是一体化发展的“标识器”。要对标上海服务管理的理念和标准,延伸上海高品质公共服务,促进优质医疗保健、教育培训、养老服务等跨地区多层次一体化发展,塑造与上海功能互补、品质相当的公共服务和人文环境。推动与上海公共服务同城化,探索设立联合建设、资源共用、收益分享的公共服务共享基金,重点提升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对接上海社会精细化管理和现代化治理规则制度,率先共建一体化诚信体系,建设国际化的友善社会和安全社区。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率先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打造高品质生态标杆是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全力加强生态“源头联防”,与上海共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共同加强长江口及近海的保护和治理,协同搞好生态廊道、生态功能区和生态屏障建设,携手抓好大气和水污染联防联治;加强环境风险 “过程联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政策、工作互通,健全危险废物、固体废物运输储存、处理一体化监管体系,推动排放标准衔接、监测数据共享、协同监督管理;加强污染问题“后果联惩”,完善环境保护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建立区域生态环境违法“黑名单”制度,落实联合惩戒措施。

六是创新合作机制协商共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跨区域特点,决定了在协作机制方面需要加快创新。要探索建立内容衔接、协同编制、联合审查、共同实施的跨界基础设施规划管理机制,建立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构建统一的物流、口岸、金融等信息服务平台和大数据中心。鼓励探索园区共建的多元化市场运作模式,创新开发投融资、产能转移利益分配、财税分成等合作共建共享机制。积极对接上海外高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自贸试验区的外协拓展区,推进与上海在海关、税务、检验检疫、海事、金融、外汇等方面的政策统一和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