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南通机关党建网!
共享民生福祉 共建生态家园
南通市市政和园林局党组书记、局长 汤葱葱
发布时间:2019-09-0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市政和园林局 字体:[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带来了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在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南通积极推动城市从功能型向生态型转变,将城市的各种功能放在生态功能的大前提下统筹研究,有序推进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基本形成了“城园相融、山水相间、绿与城市协调相映,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城市生态格局。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民生优先导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我们找准工作切入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具体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是评判一切工作的最终标尺,坚持靶心思维,就是让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与老百姓的感受更加贴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系统梳理城市生态肌理。按照“宜居宜业富有魅力花园城市”的城市定位和战略部署,大力推进“多规合一”,研究修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实施长江、濠河、运河、五山等重点区域提升保护工程,努力打造“森林、水城、园林、绿地” 于一体的生态园林城市。城市绿道建设规划、城市空间特色规划、五山地区总体规划、城市小游园规划等一系列配套规划的出台及实施,进一步优化了城市绿地结构和布局,提升了城市绿化水平和品质,营造了一座自然山水、人文景观和滨江城市特色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形象。

三是坚持生态惠民,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始终,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绿化、美化、特色要求,注重对原有地貌、水体和群落的保护,传统的“建园”模式逐步向生态的“造林”模式转换。充分结合场地原有基底,因地制宜推进海绵技术应用,有效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海绵功能。加快建设绿色开敞空间,推广墙体、屋顶、桥体、立体空间绿化,鼓励单位、小区透景增绿,还绿于民,实现绿色空间共享。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不断补足基础设施短板。当前,生态城市建设既处于大有作为的机遇期,又处于补齐短板的攻坚期,交通拥堵、水体黑臭、雨后看海等民生问题仍在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存在。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城市生态状况、发展阶段和条件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方案,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以更坚决的立场、更有力的举措、更扎实的作风,确保做一块、成一块,做一片、成一片,最终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现实可感的模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唯有坚持与时俱进,持续创新,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家园,让生态文明的绿色福祉人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