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党校作为党委的职能部门,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是研究灌输党的理论的主阵地,是党性锻炼的大熔炉,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努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党校应尽的义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要始终坚定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党校干部教育,就是通过理论学习和政治教育,依靠思想引领、精神感召和文化塑魂,让全体师生始终坚持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使命为使命,自觉将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观点贯彻到培养锻造“四个铁一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各个过程环节中去。
二要重点锤炼政治能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加强政治能力训练和政治实践历练,切实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和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鲜明,立场坚定;要善于从政治上研判形势,分析问题,自觉在大局大势下想问题做工作,做到一切服从大局,一切服务大局。要强化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提高风险处置能力,及时研判、预防和化解“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要增强斗争精神,强化政治担当,做勇于斗争的“战士”,不做爱惜羽毛的“绅士”,严防对挑战政治底线的错误言论和不良风气听之任之,逃避责任、失职失察。要提高这些能力本领,迫切要求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本领恐慌”的危机意识,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要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全面发展,不断成熟,努力进步。这一切,也给党校在培训内容设置、培训方式创新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需要我们以构建系统化精准化规范化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为抓手,以更高的标准落实“党校姓党”的要求,以更大的责任更高的质量去推进政治能力提升计划的实施。
三要倾心涵养政治生态。《意见》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把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为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必须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着力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净化政治生态要靠严明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保障,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这是我们党作为先进政治组织的底线和要求。要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政治纪律,坚持“五个必须”,严肃查处“七个有之”问题。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根本的要靠党内政治文s化浸润滋养,必须注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用先进优良的文化固本塑魂。要坚持“三严三实”,大力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大力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干干净净的政商关系,弘扬正气、树立新风;要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坚决抵制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党性锻炼的“大熔炉”,在培训办学中,要紧紧抓住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个关键,把严明的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在主体班的课程设置上,始终坚持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占总课程70%的份额;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专题占比要不少于理论教学的50%;始终坚持用先进的党建文化引领校园文化,用优良的党风引领校风教风学风,用优秀的文化浸润党员干部的心灵。在教学培训的全过程中,引导教职工和学员干部进一步尊崇党章,严守纪律和规矩,牢记使命召唤,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党性修养,着力宣传和践行“信念坚定、实事求是”这一新时期南通党校精神、“唯实、敬业、和谐、卓越”的校风和 “崇真、创新、严谨、守纪”的教风及“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学风,努力用“红色文化”和优秀的传统文化,营造出党校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充分发挥好涵养党内良好政治生态的独特作用。(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