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区、高速口,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机关党员干部的身影;流调排查、信息采集,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机关党员干部攻坚的战场。
市委老干部局程瑞兵:畅通保供通道,再苦再累也值了
4月12日,距离我第一次执行任务已过去14天。
记得第一天乘车来到G15小海收费站。放眼望去,收费站的那边,等待通过的车辆宛如一条长龙。这边,高高的射灯将收费站照成了白昼,播放防疫注意事项和排查要求的喇叭声与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四条检查通道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检查完的车辆则迅速离开,沿着四通八达的公路融入城市血脉,驶向万家灯火。
4月6日起,小海收费站仅保留保供专用通道,客车通道双向关闭。确保保供通道通畅,也成为我们每个突击队员最大的心愿。只要我们做得更好一些,市民群众的紧张就会更小一点,恐慌就会更少一点。
“您好,请戴好口罩,出示健康码、行程码。有外市经停史的,请出示24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麻烦摇下后排车窗,打开后备箱。”我一身“大白”,跑步就位,微笑着对每一位车主说道。符合条件的车辆我们会发放通行卡片,指挥通过。不符合直接放行的车辆则示意他们打开双闪,引导至路边有序停车,通知他们进行信息登记和核酸、抗原采集,等待通过。
“谢谢您的配合,耽误您行程了。”“特殊时期,没关系。你们辛苦了。”放行时,我们挥手告别,虽然素不相识,但语气热情真诚,就像许久未见的朋友一样。
天渐放亮,远处开始泛白。我的嗓音开始略带沙哑,双腿酸了起来,膝盖上的旧疾隐隐作痛,瞌睡也阵阵袭来。“再坚持一会儿,这点小情况,和我们以前相比算什么了。”我和搭档都是部队转业的干部,相互鼓励着,抖擞精神重新投入工作。
轮班结束后的返程路上,我想起了家人。我已经半个多月没能给女儿辅导作业了,儿子前两天还在视频里喊着让我陪他玩;爱人既要上班,还要带两个孩子,真是辛苦她了;爸妈的身体应该都好吧;爷爷的祭日活动我又不能参加了……我也想起了曾经的从军岁月,只是不同的时期,同样的守护;不同的岗位,同样的付出;不同的任务考验,同样的坚定信念。我相信,只要万众一心,“疫”路同行,我们的家园终会云开“疫”散。为了江海春明,重焕生机,再苦再累也值了。
市生态环境局王枢文:监测新兵战“疫”行
4月4日凌晨5:30,接到召令后,我简单收拾好行李立即前往虹桥街道管控区报到,正式开始我的抗疫服务之行。作为此批志愿服务先锋队最年轻的党员,我感到沉甸甸的责任,暗下决心,不辱使命!
我的主要任务是虹桥街道某管控小区的核酸采样工作,帮助管控区的居民运送必备生活物资,以及做好急需就医等突发情况时的医疗资源保障工作等。
首战结束已是深夜,瘫软在椅子上的我仍不忘和志愿者们交流今天的工作情况,讨论如何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才能让老百姓更加安心,如何……
虹桥街道是老旧小区,没有电梯,内部情况较为复杂,物资暂存点距离住户楼较远,配送任务难度大。尽管如此,我和其他志愿者们还是一栋一栋、一层一层,将一包包物资和党的温暖精准地传送到居民手中。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悄悄地控制着饮水量;在忙碌完集中采样点的工作后,我和志愿者们会将居民的信息进行梳理,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居民,再主动上门采样;四月初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大,一天的忙碌我们早已汗流浃背,脱下防护服,里里外外的衣服早湿透了……
今天是我在管控区的第五天,我会和大家一起继续向前走,深信我们必将战胜疫情、迎来春花烂漫时。
市工信局顾豪杰:脸上的口罩勒痕,是最美的印记
遇到一位女士,她向我跑过来,着急地说:“我之前注册过采样码,现在密码忘了,我尝试找回密码,但系统提示我没有注册,重新注册又提示我该手机号已注册,该怎么办呢?”我先安慰她不要着急,并立刻进行尝试,发现确实存在她所说的问题,于是我拨通后台电话,麻烦他们注销该手机号后,成功帮这位女士注册了采样码。她很高兴,连声道谢,让我顿觉心头一暖。
我是一名选调生,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在此次疫情多点散发,防控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我积极响应机关工委号召,报名加入市级机关志愿服务先锋队。虽然没有任何经验,但我主动学习,敢于担当,承担虹桥街道重点人群核酸采样点的信息采集和秩序维护工作。
采样码信息录入工作极其重要,录入准确才能保证每个市民查询核酸结果。每天穿着大白坐在采样医生的旁边,与他并肩作战。目前全市采用的是20混1的管子,每次达到20个标本以后,我就要提醒医生该管子可以封管,启用下一个管子。无数次拿起手机扫码,封管,装转运袋,如此循环往复,一班4-8个小时不等,总要完成60多管、1200多人的核酸采样。每次换班,才觉得自己腰酸背疼,脱下大白,闻着自己满身臭汗,看着脸上的口罩勒痕,丝毫不觉得难看,反而觉得很man。是的,就这样战斗下去吧!
市科技局胡佳琦:阴天下的温暖
4月5日,阴。早上8点,我匆匆赶赴五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参与社区全员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当天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采样码的申领服务。阴沉沉的天空让人有些压抑,一大早赶来的爷爷奶奶们表情也都有些紧张,我一边安抚等候群众,舒缓焦虑的情绪,一边手把手演示如何申领采样码、如何修改密码等。本以为会是一项漫长的工作,但其实紧张的工作节奏让人根本没有时间思考太多。
下午,队伍的末端来了一位行动不便的老爷爷,他在家人的陪伴下,开着电动轮椅一点点前进,行动过程中会有些许卡顿,但他后面的居民们都默契地选择了等待,没有人埋怨或强行超过。我与小伙伴们迅速协调老人家进入绿色通道提前检测。在等待“大白”准备的时候,我们都好奇地问为什么不选择报备,在家里等待上门核酸。他的家人表示,老人不希望增加工作人员的压力,自己可以出门就主动来参加全员检测。
虽然经历了一整天的高强度站立,但是这一刻,我感受到了居民们和工作人员间的相互体谅与支持,相信这场防疫阻击战一定会很快取得最终胜利!
市司法局周红占:战友
参加基层一线疫情防控五天了,是该写些文字,记录一下身边人、身边事。
4月7日,全员核酸检测志愿服务结束后,我带上盒饭上了车,准备回家。出门时遇到社区书记,我摇下车窗和她打招呼,她连声对我说“谢谢,谢谢,你今天帮了我们社区的大忙,实在是照顾不周”。
我无言,只能微笑以对。她说谢谢的语气,像是我帮了她自己家很大的忙,透露着浓厚的真诚。但这着实让我心里不安,甚至是心疼。她作为社区书记,其实是真真切切的把社区群众防疫工作当成了自家事,对于来自别人的帮助,她认为应当是感激,没有一丝一毫的敷衍。在我看来,基层的这些干部,是最可爱的人!
组织数个社区、几千人的核酸检测,她们走在最前面,体现的是担当。没日没夜,全力以赴,无怨无悔,是基层干部一线的防疫工作常态。虽然工作中有不周到,会受到群众的误解,但这都不足以对他们有一点点苛责。他们已拼尽全力,为的是在最前线筑起一道道坚固的防疫城墙。
从数以万计的疫情大数据核查,到每家每户的“敲门行动”,到封控区、管控区的服务保障,再到组织全员核酸检测,每个环节都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链条,拧紧每个链条成了基层防疫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作为志愿者有幸参与其中,感受到了几百个电话打完后的头晕、嗓子疼,也有受到群众不理解时的郁闷之情。有核查苏康码、行程码时的枯燥,也有担心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员检测的焦虑。手机时时刻刻连着充电宝,简易的隔离服已在来回奔波揉搓中没有了规整的形状……
清明假期,从分散在各机关部门的人员到集结成一支志愿服务先锋队,仅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奔赴一线,到最基层去,是突击队的初衷。我为能成为其中一员感到高兴,也为能与街道社区的同志们并肩作战感到荣幸自豪!
疫情必定可以战胜,因为有千万党员干部团结群众而筑成的铜墙铁壁。我们的社区书记就是一个缩影,她的一声谢谢,温暖而有力!正是这样千千万万的党员干部,凝聚成了一道光,必将会刺破疫情阴霾,赢得群众幸福安康,社会祥和安宁。
所以,我想对社区书记说:“不必言谢,我们是战友,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市国资委孙松:做好三种角色
3月25日,入选疫情防控“应急处置”突击队,3月29日,加入南通党员突击队,3月30日,来到竹行高速口工作。防疫的身份虽在转变,但抗疫的决心始终不变!
我是一名解说员。“小伙子,哪里做核酸?”“同志,我忘了密码,怎么办?”“喂,通行证在哪申请?”。作为卡口第一个岗位,我的职责就是负责解答各种问题。“小伙子、同志、喂”,每一个称呼都是我,每天8小时不间断回答,嗓子再疼也要声音洪亮,确保司机师傅听得清;每一声提问都是信任,值班结束身体再累,也要了解最新要求,确保指导精确。
我是一名消防员。“我行程码不带星,你不用看,浪费时间,我们都是老实人,怎么会骗你?”面对司机师傅的抵触情绪,作为执勤“前台”,我要第一时间安抚他们,不能拧着蛮干。递给他一瓶水,冲他竖起大拇指,再来一句“师傅,都像您这么诚实,我们的防控工作好做多了”。师傅马上打开行程码,嘴角带着微笑走了……
我是一名勤务员。“同志,我能花钱买两瓶水吗?”一位等待的司机师傅向我询问。“不要钱,你们几个人?两瓶够不够?您拿好,有需要您跟我说。”疫无情,人有情。虽然通关时间长,但是南通很暖,为司机们准备含有矿泉水、面包在内的“礼包”。也许春风迷了眼,几位收到“礼包”的司机红了眼……
愿疫情尽快过去,防疫必成,战疫必胜!
一切的辛苦和付出
终会换来温暖的阳光
感谢奋斗在抗疫一线的你们
“疫”线日记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