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作与学习》杂志刊发南通市委市级机关工委文章《在全力护航高质量发展中当先锋做表率》。
原文如下
↓↓↓
近年来,南通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体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的殷切希望和勉励南通“好通”、左右逢源的殷殷嘱托,深入实施服务高质量发展“机关先锋”培树工程,教育引导机关党员积极投身改革发展第一线、项目攻坚主战场、基层治理最前沿,推动形成“七虎竞南通、十强逐江海”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充分彰显高质量机关党建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护航南通“好通”激荡发展澎湃动能。
一、强机制,党建引领“育先锋”
“机关先锋”培树工程实施三年来,通过组建一批协同攻坚的战斗堡垒、打造一批本领过硬的先锋队伍,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累计培树先锋党支部36个、先锋书记36名、先锋党员278名,其中1名先锋党员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获评数均列全省前三。
一是夯实党建责任,培树管党治党先锋。每年修订党组(党委)、机关直属党组织、基层党支部3个类别党组织书记机关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建立新任党组(党委)书记到访制度,由工委常务副书记带队上门,送递一份责任清单、开展一次走访交流、进行一次专题调研,指导督促党组(党委)落实机关党建主体责任。2024年,全国党建研究会机关专委会理论研讨会在南通召开,围绕党组(党委)落实机关党建主体责任深入研讨,南通作交流发言。
二是筑牢战斗堡垒,打造固本强基先锋。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不断深化“四强”党支部建设,健全完善系列制度机制,编印机关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党员发展规范化手册和机关党支部工作纪实手册,出台机关党委(总支)议事工作、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实现机关基层党组织建有标尺、行有准则。
三是建强干部队伍,锻造业务精湛先锋。坚持党务干部姓“党”、党建业务要“专”、推进工作会“融”的理念,完善加强市级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对新任党务干部人选严格把关,开展新任机关直属党组织书记、副书记谈心谈话,分级分类开展党务干部培训,近三年累计培训机关基层党组织书记2400余人次,定期开展业务比武,着力提升机关党务干部履职能力。
二、促发展,项目一线“创先锋”
坚持党建引领,锚定发展之需,推动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中心工作、落实重大任务、推动经济发展中打头阵、当先锋。
一是党建联合体破壁聚力。引导市级机关党组织围绕中心任务、部门职能,按照上下联动型、服务增效型、区域联结型、攻坚克难型4个类别,打造96个党建联合体,破除行政壁垒,建立协作机制,推动形成区域联动、横向联合、纵向贯通的新格局,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围绕重大交通项目推进,构建由项目指挥部、沿线乡镇和有关单位党组织组成的“1+X”党建联合体,全力助推“八龙过江”建设。
二是攻坚党支部精准突破。在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一线成立“攻坚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重大项目突破、重点工程推进中的尖刀作用。为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成立“重大战略落地”攻坚党支部,助推“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写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跨江融合取得标志性成果。
三是项目先锋行落地见效。紧盯重大项目建设,启动“服务项目先锋行”活动,召开“以高质量机关党建服务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调研座谈会,向项目企业派驻“党建联络员”,宣传政策理论、听取意见建议,做到项目企业有求必应、应办必办。2024年新开工3个百亿级项目,其中投资800亿元的中石油蓝海新材料项目是全省2024年投资额最大的项目。
三、优作风,助企惠民“争先锋”
持续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开辟“机关先锋”专栏、举办11期“机关先锋大讲堂”、展播10期“机关先锋”事迹,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锤炼真抓实干过硬作风。
一是基层治理更有深度。务实开展“双报到·通通在”活动,引领市级机关党员主动下沉社区报到、深度参与基层治理。7000多名机关党员应报尽报,243名机关党员担任功能型党组织书记,为基层社区办理实事近两万件。
二是攻坚克难更有力度。着力在服务全市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重要任务中彰显机关党建力量,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和部门职能业务工作,由党组织书记挂钩领衔369个攻坚克难“书记项目”,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服务发展质量。
三是营商环境更有温度。拓宽政企沟通交流渠道,开展“百支联百企 携手攀新高”“我与群众面对面”活动,精准满足企业成长发展需求。在政务服务中建立链条前延、流程沉浸、用户思维“三式联动”体系,入选国务院办公厅“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员”首批试点。建设“惠企通”线上平台,开通“通通讲·益企说”“政策直达”等特色模块,发布惠企政策4470条,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持续提升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